新课程 新高考 新探索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09-09-23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2007——新课程高考启动

  ■海南省教育研究培训院原院长、海南省

  高考改革方案研制组组长 蒋敦杰

  

  中国基础教育一直被教育评价强有力地牵引着。2004年,我国首批高中课改实验区海南、广东、山东和宁夏进入高中新课程。2005年3月,教育部下发的教基[2005]6号文件明确:高考与招生制度改革方案由实验省研制,报教育部核准备案后公布实施,于是就有了4省(区)各自设计的高考改革方案。这些方案各具特色,而“依据课程标准命题、强化水平测试功能、增加高考选考内容、探索综合素质评价”,则是各实验区对新课程、新高考的共同探索。我参与了海南省2007年高考方案的研制。学校课程改革与高考改革的相辅相成,使多个部门的同志走到一起协同研究,给我留下一段难忘的记忆。

  高考招生对操作安全、公平公正的极高要求,多种因素对高考制度的影响制约,决定着高考改革从单一走向多元、高校招生从单一化走向多渠道的推进不能操之过急。“确保稳定,有所作为”,就成为海南省当时制订高考新方案的现实选择。经过一年的努力,海南省2005年完成了高考新方案的设计,其基本内容是:

  对现行高考、会考制度的科目设置、赋分权重、考试时间和招生录取方式不作大的改变,以保持秩序的稳定和制度的连续,改革探索主要有四点:

  第一,按照课程目标提高命题水平,并受教育考试中心委托制订与高中新课程对接的海南省各高考科目的考试大纲和各科考试说明。

  第二,高考试卷实行超量命题,限量做题,与此相适应,高考试卷形式上,从“3+小综合”改为“3+3”考试。即将文科政史地、理科理化生3科小综合试卷都改为分科卷。

  第三,实行全省统一的非高考科目的基础会考,强化基础会考的结果利用,基础会考成绩按10%计入高考总分,以保障学生的共同基础和知识学习的结构完整。

  第四,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电子档案作为高考报名的必备材料和高校录取的重要参考。

  海南高考新方案,从2007年沿用至今,历经3年,不仅为社会公众认可和接受,实现了新课程后的高考平稳过渡,而且从以下方面,促进了高中新课程实施,遏制了愈演愈烈的应试教育倾向。

  一是分别照应到高中新课程基础性、均衡性和多样性、选择性的高考设计,以及指向新课程目标和依据海南考生实际的高考命题,使高考与学校课程教学能够较好地衔接。

  二是海南高考实行超量命题,限量做题,为学校和学生的课程选择,为学生潜能发挥提供了有利条件和评价保障,同时,也有利于高校对学习能力不同的学生进行甄别和选择。

  三是对基础会考的正确定位和强化基础会考结果的利用,为扭转高中教学科目偏倚和高考科目教学超标的痼疾,促进学校课程开设做到领域开齐、课时均衡;为遏制高中学校普遍存在的加班加点、训练过度、淘汰无情、应考提前等不良现象,起到了好的评价导向作用。

  四是高考招生对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要求,促进了全省高中学校对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研究和践行,全省高中学校普遍建立起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

  毋庸讳言,在高考评价信度和效度的两难兼顾中,在高考招生涉及的多种利益搏弈平衡中诞生出来的高考方案,其改革的有限选择,还不能满足人们对高考制度的美好期望。在解决多元评价和多渠道招生方面,新方案还留下不少空白和问题。这些问题有待于在今后的改革和探索中进一步解决。

  总之,新课程、新高考对我国高考招生制度的促进,让我们对遏制应试教育,推进素质教育高考招生制度充满着信心和期待。

  新课程高考促进了高中新课程改革。

  点读

  山东2007年高考方案

  科目设置:3+X+1。“3”指语文、数学和外语3个科目。“X”指文科综合或理科综合。“1”指基本能力,内容涉及高中课程的技术、体育与健康、艺术、综合实践等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和社会实际问题的能力。所有考生都参加基本能力考试